精選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PC】 電腦規格判讀/繪圖電腦建議規格
|Guten Tag,Vitsuです。
今天來提到電腦規格判讀,想必很多人在挑選桌電或是筆電規格時一定經常遇到此類問題。
這篇文僅依個人觀點解釋電腦規格,文中會一直提到如"原價屋","Intel/AMD","酷媽/海盜船"等等的品牌名稱,單純只是因為他們算是這個領域中的佼佼者。
等等分別提到電腦的幾個關鍵零件,如果有看不懂規格或是想要知道價格的地方,還請配合「原價屋估價網站」食用。
文末也會有各種需求的菜單,但是由於電腦零組件的價格變動以及產品更新非常快速,所以我以後也只能盡量更新,若是你看完上述文章認為說部分資訊或是菜單已經過時,也請第一時間告訴我,一定馬上回來修改。
然後在PC零組件這一塊,原則上是買新不買舊,這一點還請牢記在心。
那我們就開始吧。
段落可搜尋"CPU","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硬碟","其他零組件","懶人包"
下圖為賽德斯的因陀羅機殼,真的很好看。
|處理器「CPU」
CPU是一台電腦最核心的物件,也是決定你電腦圖像運算外大部分情形運算能力的關鍵。
目前主流的家用PC平台有兩種,一種是Intel公司所生產的I3/I5/I7/I9,另一種則是由AMD公司所生產的R3/R5/R7/R9。
順帶一提,目前在桌機市場基本上Intel是被AMD單方面輾壓,雖然11代Intel跟五代AMD還有得拚,但是依現有的四代AMD跟10代Intel來說,可能AMD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而在筆電市場上則是各有千秋,以傳統的說法,來說AMD筆電的價格會更甜一點點,Intel則相較穩定。
數字對應的就是他的規格能力,原則上文書機以3~5為主,而有工作、繪圖、程式或是遊戲需求則可以考慮5~7,目前來說到I7/R7的規格就已經非常足夠各種工作使用,除非你有真的非常特殊的需求才會上到9。
那在相同的一個規格平台中,還是有許多區分的,例如單核的運算能力、幾核幾線程這樣,不過在原則上兩家的各項產品在效能部分都不會相差太多,所以可以放心挑選。
那在AMD以及Intel的選擇上,兩家算是各有千秋。Intel與目前獨攬顯卡市場的Nvidia顯示卡的兼容性非常好,原則上目前來說單核跑分也較AMD優秀,但是核心數跟線程稍稍落後,導致多核跑分較差。而AMD雖然與N卡的兼容性稍稍落後,但是在多核跑分上AMD的表現非常的優秀。
另外如果你想要買Intel家的要特別注意,第八代以後主機板的腳位有改變,不放心的話在原價屋估價系統上開完菜單可以再去現場請工作人員幫你確認有沒有問題。
|主機板
主機板是連接一台電腦各部位的物件,也是規格比較需要注意的其中一個點。
這邊的話比起講解各個主機板有哪些接頭,不如就留給員價屋的店員煩惱。
自己可以注意的是,若是你買的是新的CPU,記得買300/400/500系列的板子,符合這個條件基本上就不會有問題。
原則上你在原價屋的估價系統上都可以找到跟主機板的相容性問題,而一般我們會使用到的雙通道記憶體、SSD配傳統硬碟等等大部分的主機板都是相容的,如果有特殊需求也可以直接查詢主機板名字或是到PTT、巴哈跟直接留言詢問這樣。
原價屋估價系統上面也有非常划算的主機板+CPU的組合,這樣也不用再思考規格問題,推薦大家可以善用。
|顯示卡
顯示卡是一台電腦的輔助運算器,當電腦需要進行大量的圖形運算時就會使用到了,不過現在Intel10代以及AMD4代基本上都搭載不錯的內顯了,在沒有遊戲、繪圖以及建模需求的情形下,原則上是不用特別添購顯卡的。
在這邊先不考慮繪圖卡的部分,因為家用PC多多少少都還是會有除了算圖以外的圖像運算需求。
那獨立顯示卡目前主要有兩家廠商在做,分別是Nvidia跟AMD,不過目前不管是兼容性或是光追引擎都是Nvidia大幅領先,所以這邊會先以N卡為主,等到風向逆轉我再來改寫。
那Nvidia的顯卡判讀主要可以用「代數」以及「30, 50, 60, 70, 80, 90」來判斷他的效能強弱,更有概念的人也可以用顯存的角度去討論。
目前堪用的遊戲/繪圖用獨立顯卡至少要到GTX1050以上了,各代的50是效能低標,而60則是CP值最高的選擇,70跟80就是性能考量了。
而目前最新的兩代RTX系列(2060, 2060s, 3060等)都有搭載了光追引擎,而且不管是在遊戲或是繪圖的兼容上都很不錯,有遊戲需求的可以優先考慮。
顯卡這邊就是量力而為,以相同號碼的RTX2060以及RTX3060為例,RTX3060的運算能力整整是RTX2060的接近兩倍,但是價格也從10000飆升到15000上下。
貴但是不久之後應該會降價,可以再等等或是直接買GTX1660。
然後N家的老闆叫老黃,不爽的時候就可以靠北一下那個價格,但是該買的還是要買。
RTX30系列的效能整個跳兩階,後面的數字自己加20(RTX3060≒RTX2080)甚至更多。
預算6000上下的話可以考慮GTX1660,目前的價格真的很漂亮。
預算8000上下的話可以考慮GTX1660s,但是整體來說的提升並不大。
預算10000上下可以考慮RTX2060上光追模組。
預算15000上下的話可以直上RTX3060,這張應該是目前來說非常不錯的一張卡,效能上幾乎是2060的兩倍,光追模組也是最新的版本。
預算20000以上的話,原則上目前就是RTX3070、3080、3090,量力而為。
不久後N家應該會釋出3050跟3050TI,雖然顯存大幅減少,但是也可以填補光追系列沒有中階獨顯的問題,價格應該會落在6000~8000上下。
按照所需效能的話,一般遊戲機或是單純的平面繪圖/製圖電腦應該1660頂多到1660s就很足夠了,那如果想要玩一些3A大作或是有支援光追的遊戲,就可以考慮上到3060,2060目前的定位比較尷尬,但是還是可以作為一個中價位的產品,3A大作還是可以玩,3D建模還是可以算,但是速度上就會比3060差很多。
|記憶體
記憶體應該是目前最沒有爭議的部分,沒有意外的話只有兩種選擇。
各家的差異不大,挑價格優的就好。
一般最少建議16G雙通道(8G+8G)。
如果有任何ADOBE軟體或3A遊戲相關需求可以直接考慮32G雙通道這樣。
|硬碟
硬碟的部分分為兩種,SSD(固態硬碟)以及傳統硬碟。
目前來說建議是最少一顆SSD搭一顆傳統硬碟,在速度上差非常多,千萬要注意。
購買SSD的原因是因為,你的硬碟通常都是你整台電腦最慢的部分,而SSD可以有效地增加程式以及讀檔的運行速度。
後面提到的規格都是SSD/傳統硬碟。
文書機的話可以256G/512G就好,有要安裝如ADOBE或是遊戲軟體的話就可以考慮512G/1T,而一般使用上1T/2T就是完全足夠的了。
|其他零組件
- POWER:電腦的心臟。在原價屋估價系統選完其他規格後就會有瓦數跳出來,原則上選擇550瓦銅牌,若電腦的瓦數大於300的話則可以考慮650銅牌或白金牌。推薦台達電源,便宜耐用。
- 機殼:很依照個人需求,原則上要看的規格就是顯卡的大小,但是到800~900以上的機殼原則上都可以裝了,最後也是請店員幫忙確認即可。建議購買側透機殼,可以及時了解電腦內部情況,也更加美觀。
- 磁碟機:現在比較少用到,這邊就依照自己的需求選取,不裝、唯讀或燒錄,一般建議至少裝唯讀磁碟機,250超便宜。
- 無線網卡:一般來說,桌機都是接線網為主,但是如果你有無線網路需求就可以考慮添購一張內接或外接網卡。
- 風扇:購買時可以詢問店員該機殼有沒有多的風扇位,有的話則可以考慮增加一兩顆風扇,散熱效率會更好。這裡不討論水冷,基本上家用桌機水冷的觀賞性比功能性高很多。
- 系統:目前的系統就是Windows,買彩盒版的金鑰是永久的,以後換電腦可以用,自己可以斟酌一下。
- 螢幕:螢幕是另外一門大學問,而價格差更是天差地遠,這邊就不多贅述,有空再看有沒有機會另外寫一篇。
|懶人包
- CPU + 主機板 + 記憶體 + (獨立顯卡) + POWER + 機殼 + SSD/傳統硬碟
- 文書機最低配置:I3/R3 + 主機板 + 8G雙通(4G+4G) + (用內顯不用買) + 台達450W銅牌 + 機殼 + 256G/512G
- 文書機建議配置:I5/R5 + 主機板 + 16G雙通(8G+8G) + (用內顯不用買) + 台達450W銅牌 + 機殼 + 512G/1T
- 繪圖/遊戲機最低配置:I5/R5 + 主機板 + 16G雙通(8G+8G) + GTX1660 + 台達550W銅牌 + 機殼 + 512G/1T
- 繪圖/遊戲機建議配置:I7/R7 + 主機板 + 32G雙通(16G+16G) + RTX3060 + 台達650W銅牌 + 機殼 + 1T/2T
如果說要再升級的話,文書機來說是CPU > 記憶體,空間不夠升硬碟,但是到建議配置其實電腦的運行應該已經非常順暢了,甚至可以遊玩不吃顯卡的遊戲如英雄聯盟,或是簡單畫圖都是沒有問題的。
繪圖/遊戲機的話,原則上是CPU≧獨顯 = 記憶體,空間不夠升硬碟,CPU到I7/R7完全已足夠,記憶體32G也算是到頂了,那可以升級的部分就只剩下獨顯了(汗),顯卡的升級目前來說應該是RTX3090 > RTX3080 > RTX3070 > RTX3060 > RTX3050TI = RTX2060 > GTX1660S > GTX1660 > GTX1650 > GTX1050這樣,要有光追引擎的話那就要硬升到2060以上,這部分各位可以量力而為,因為在3060後升級基本上就是一台電腦的錢,所以在這邊就只推薦大家買到3060。
最後再次提醒,因為這篇文章的受眾是對電腦零組件相較之下接觸較淺的,有任何問題的話可以在底下留言詢問,或是使用上面的配置直接到原價屋請店員幫你配主機板跟機殼這樣。
留言
張貼留言